8月 242010
 

光伏效应(Photovoltaic Effect):光子将其撞击的原子中的电子释放出来的现象。光的这一性质与半导体材料特性结合时,单向的电子流流过半导体结,建立电压。用外电路连接时,就产生电流和电功率。

电池结(Cell Junction):光伏电池二电极层(正和负)之间直接接触的区域。电池结处于电池壁垒或耗尽区的中间。该结实质上是半导体P-N 结。

电池壁垒(Cell Barrier):光伏电池中正、负层界面处的一极薄的静电荷区域。此壁垒阻止电子从一层向另一层移动,所以,较高能量的电子从一侧优先通过它单方向扩散,产生电池电流及两端电压。它也称为耗尽区(depletion Zone),耗尽区一词来源于该区耗尽电荷载流子(自由电子和空穴)这一事实。

电荷载流子(Charge Carrier):半导体中自由且可移动的导电电子或空穴。

光伏组件(PV Module):由太阳电池和辅助部件(如互连线、电接头以及二极管一类的保护器件)组装而成、有环境防护、用于在普通阳光下产生直流电功率的最小平面装置。

光伏平板(PV Panel):常与PV组件交换使用(特别是在单一组件系统中),不过更准确的用来指多个PV组件以串联、并联或串-并联方式连接的集合件,它能提供比单一PV组件大的电压、电流或功率。

吸光体(Absorber):光伏器件中吸收光子产生带电载流子(自由电子或空穴)的材料。

掺杂剂(Dopant):少量加入本来是纯半导体材料的化学元素(杂质),从而改变该材料的电学性质。n掺杂剂引入更多电子。p掺杂剂产生电子空位(空穴)。

光的增透(Light trapping):在光完全被电池板吸收前,进入电池板的光通过反射和内表面的阻碍,光的增透对薄层电池板有着非常特别的意义,表面处理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

背场(Back Surface Field):缩写为BSF,即在晶体太阳能电池板背部附加的电子层,来提高电流值。

聚光器(Concentrator):一种光伏组件,它包括透镜(费涅尔透镜)这样的光学部件把太阳光引导并聚集到面积较小的太阳能电池上。大多数聚光器阵列必须直面或跟踪太阳。它们可以把阳光的功率通量增加几百倍。

电池壁垒(Cell Barrier):光伏电池中正、负电极层界面处的极薄的静电荷区域。壁垒阻止电子从一层向另一层移动,所以,较高能量的电子从一侧优先通过它沿一个方向扩散,产生电流及电池两端的电压。它也称为耗尽区或空间电荷区。

电池结(Cell Junction):光伏电池二电极层(正和负)之间直接接触的区域。电结位于电池壁垒或耗尽区的中间。

导带(Conduction Band):半导体中电子可以在固体内自由移动,产生净电荷迁移的能带。

施主(Donor):光伏器件中,像磷这样的n型杂质把额外的电子放入非常靠近导带的能级中;这个电子很容易逸出进入导带,这就比没有掺杂的半导体增加了导电性。

受主(Acceptor):如硼一类的掺杂材料,其外层电子数比另一种平衡晶体结构内的少,从而提供能接受自由电子的空穴。

光伏电池(Photovoltaic Cell):PV组件中最小的、完成将光即时地转换为电能(直流电压和电流)的半导体材料或材料组合构成的器件被称作光伏电池,也称为太阳电池(solar cell)。它可由不同的半导体材料制成,包括硅、硫化镉、碲化镉、铜铟硒和砷化镓等,材料的形态有单晶、多晶或无定形。

光伏转换效率(Photovoltaic Conversion Efficiency):在标准测试条件下,光伏器件产生的电功率与照射到其上的太阳光功率之比。

光伏(Photovoltaic Array)阵列:光伏组件连接组成的单一发电系统。组件装配成一独立结构,具有常用安装支架。最小的系统中,阵列由一个组件组成。

光伏(Photovoltaic System)系统:通过光伏过程能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的整套装置,包含光伏阵列和系统配套部件(如逆变器、充电控制器、蓄电池、配电设备等)。

掺杂剂(Dopant):加入本来是纯半导体材料的少量化学元素(杂质),从而改变该材料的电学性质。n掺杂剂引入更多电子。p掺杂剂产生电子空位(空穴)。

非晶硅(Amorphous Silicon):非晶硅材料在院子结构上没有长距离的有序排列,导致在材料的某些区域含有未饱和或摇摆键,导致了在禁带中的额外能级,因而无法对纯的半导体进行掺杂,或者在太阳能电池的构造中获得较好的电流。

充电控制器(Charge control):指在电池板设备和电池之间联接。它控制并监控充电的过程。其它的功能有MPP(最大功率点跟踪)和保护电池不过多放电而损坏。

几何聚光率(Geometrical Concentrator Ratio):聚光器面积与太阳电池面积之比称作几何聚光率。

光吸收(Absorption of Photons):当能量大于禁带宽度的光子入射时,太阳电池内的电子能量从价带迁到导带,产生电子——空穴对的作用,称为光吸收。

激光刻槽-埋栅太阳能电池(BCSC):新南威尔士大学开发了一种新颖的电极设计。它利用激光刻槽来规划上表面金属电极位置并确定其横截面形状。优势有高电极纵横比、极细的顶电极栅线等。

 回复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