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 252007
 

中国互联网“骨灰级”人物许晖:简单就是智慧(上/下)

http://www.cjr.com.cn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  2007年02月25日  

  当互联网开始兴盛的时候,他加盟MyWeb,带领公司经过一年的努力,获得国内电视网络市场的领先地位;

  当电子商务方兴未艾的时候,他与席殊联合,建立了北京旌旗席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推出“水泥+鼠标”的图书流通新模式;

  当网上书店最巅峰的时候,他激流勇退,选择回归象牙塔,成为北大EMBA的一名学生;

  当EMBA阶层逐渐形成的时候,他投身创办了一个精英阶层的活动平台——国际EMBA俱乐部;

  如今,他又回来了,带着一个新兴的网络虚拟生活平台——HiPiHi重返互联网。

  他,就是中国互联网“骨灰级”人物——许晖,一个连接资本与新型产业的人物。他有句名言: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奔跑,不管脚下是荆棘还是污泥。

  创富档案1990毕业于武汉大学管理学院。在校期间,担任武汉大学管理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团委副书记。大学毕业后,开始金融投资生涯。

  1998—1999MyWeb中国公司董事总经理,开始全身心投入互联网行业。

  1999入选“中国互联网十大新闻人物”。

  2000北京旌旗席殊电子商务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在国内最大的民营图书连锁店——“席殊书屋”的基础上,创办北京旌旗席殊电子商务公司,探索互联网与传统经济相结合的新模式。

  2001淡出商海,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EMBA,并创立国际EMBA俱乐部。

  2005重回互联网,创办HiPiHi网络虚拟生活平台。

  2007年2月3日,北京中关村附近的一栋写字楼,HiPiHi公司的CEO办公室,按照约定的时间,HiPiHi公司的创始人兼CEO许晖带着微笑坐在了记者的面前。

  眼前的许晖,一件BiMBA的红色毛衫,多添了几分温文尔雅的书生气息,不薄的镜片,却没能挡住双眼的敏锐锋芒,或许,就是这双总能发现“阳光”的慧眼,领着许晖一路跑来。

  第一次放弃:从金融到互联网1998年,许晖已经在金融投资领域摸打滚爬了8年,小有成就,却“始终觉得不太适合”。当亲眼看到互联网的大潮滚滚而来,他陷入了思考,也开始有意识地关注。

  许晖不懂技术,但还是一头扎进了网络,从学习最基础的网络知识,到参与一家网站的投资,从朋友介绍MyWeb,到正式加盟这个美国上市公司,他毅然离开了原本熟悉的领域,开始全身心投入新兴的互联网行业。

  许晖说,男人30岁以后要学会放弃。

  1999年年初,许晖挑起了MyWeb中国公司董事兼总经理的担子。这一年,他刚好30岁;这一年,他领导的MyWeb公司,以强大的市场攻势,推出上网盒和网络门户服务相结合的全新市场模式,遥遥领先中国的电视网络,他因此成为“99年中国互联网十大新闻人物”之一。

  许晖一直认为,互联网就是他的“阳光”。“这时,行动最重要,因为行动才有结果。即使失败,也获得了教训。”

  牵手席殊首试“水泥+鼠标”

  1999年下半年,许晖盯上了电子商务,“网络能做到对用户的需求了如指掌,全方位地创造需求,使价值成倍增长,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这年的最后一个周日,中国企业家世纪论坛如期举行。许晖遇到了席殊——国内图书业的著名人物,有着传统书业的经验和良好的品牌系统。

  大同的理想和抱负,一个想告别门户,一个想告别传统产业,双方都有意搞亚马逊模式的网上书店。同样来自江西的两个年轻人“一见钟情”。

  咖啡馆的一夜长谈,当即,两人就合作事宜达成共识。

  北京旌旗席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公司股份两人各占一半,许晖任董事长兼CEO,负责公司的发展方向和重大决策,席殊任总裁,负责公司的日常工作。很快,许晖闪电般地完成了新公司第一期约3000万元的融资,和席殊公司的传统经营方式全面接轨,旌旗网上书店遂闪亮登场。

  于是,许晖做了中国电子商务的领跑者,最有影响的“鼠标+水泥”的一号人物。

  第二次放弃:从互联网到EMBA生活8个月后,出人意料地,许晖和席殊“分手”,并离开了互联网。

  “当时放弃也很挣扎,但现在无所谓了。”回想起和席殊的那段“网恋”,许晖有了新的感悟,“做事最主要的就是要沉得住气,不要太在意他人的说法。”

  2001—2005年,许晖的名字在互联网消失,他的身影,却频频出现在北大的校园。许晖重归象牙塔,成为了北大EMBA的一名学生。

  “读EMBA其实是进校园的借口,十年的创业和商旅生活,已经让我感觉疲惫和空虚。”有着“学院情节”的许晖,开始放下“担子”,体验亲切的校园生活。

  EMBA带给许晖的,除了系统的学习,最主要的就是人脉,是同学资源。在这个“关系营销时代”,关系就是生产力。而一贯眼光独到的许晖,发现了这笔蕴藏着巨大商机的财富。

  2003年年底,许晖创建了国际EMBA俱乐部。他的创业团队中,就有他在EMBA的同学。也就是这个俱乐部,为许晖后来重返互联网创业提供了80%—90%的资源,包括合作伙伴和投资人。

  从“中国CEO商务万里行”到“首届青年华商峰会”,有人说,EMBA像是一把钥匙,许晖发现了她,并用她打开了一个阶层的大门。

  带着HiPiHi归来

  2005年7月,许晖和他的“海皮士”们,带着一个网络虚拟生活平台——HiPiHi重出江湖。

  “其实我一直没有离开互联网,我只是在幕后观察着。”眼镜背后,许晖的眼角闪过一丝精睿的锋芒。

  几年校园生活的沉淀,让许晖的心态更加平和。他曾有过闪电记录——和席殊在一个月内搭建了公司的电子平台;而这一次,“HiPiHi世界”研发了一年半,却迟迟未肯投放市场。

  “不着急,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许晖的自信在神采飞扬中满满呈现,“不过,经过目前的封闭内测,接下来的限量公测、全面公测阶段后,HiPiHi至少能在今年年底商业化。”

  HiPiHi提供一个由千千万万的个人和群体用户共同“主导和驱动”的在线虚拟世界,一个虚拟现实的模拟仿真的的世界环境。“HiPiHi虚拟世界中孕育的商机几乎比现实世界中的更为广阔和不可估量,巨大的广告空间、虚拟货币交易、在线购物、在线教育……”

  早期的HiPiHi,主要还是会依靠出售虚拟土地和道具来赚钱,但虚拟世界中的广告和互动营销,无疑是最吸引人的模式。现在的许晖,每周都要受到风险投资的“骚扰”,也不断有广告运营商前来洽谈。

  “2005年是MySpace年,2006年是YouTube年,2007年是SecondLife年”,风险投资圈传出这样的声音。别人还在虚拟和现实的问题之间徘徊,许晖早已嗅到了其中的无数商机。他笑着说:“2008年将是HiPiHi年。”

  在许晖看来,未来的世界,现实将和虚拟融合,虚拟的人物创造着真实的商业。他最后的这句补充,或许只是一个假设。但或许,它就是一个现实。

  对话记者:2000年退出互联网,为什么如今又重出江湖?你这次看准了什么?

  许晖:互联网是前沿而创新的事物,有挑战,符合我的个性,这几年我也一直没有真正离开过它,只是在幕后观察着。这次走到台前来,主要是一种内心的呼唤,因为读EMBA的这几年生活,让我更清晰了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再加上对互联网的一些研究,和新的商业模式的思考,我们探索出了一个核心价值在于“创造”的网络虚拟生活平台——HiPiHi.

  记者:在你眼中,现在的互联网市场和2000年相比,有什么不一样?

  许晖:我觉得首先是互联网用户的增多,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商业空间;第二是硬件、带宽技术的改进,为开发新的产品奠定了基础;第三就是新一代互联网的诞生,集合了前十几年所有的应用功能,让互联网变为生活的一部分。

  记者:这次你的胜算在哪里?

  许晖:其实没有胜算。这次复出的时候,我还对朋友说有心理负担,但是,朋友告诉我,一个案例只要坚守“人们与生俱来的需求”这个概念不动摇,坚定做有意义的事情,推动社会、商业、技术的进,而且,不只是奔着赚钱而来的,这样的案例是不会失败的。

  太多去算,可能根本胜不了。比如Google、比尔。盖茨,他们最开始也没有算过事业会做得这么大。因为热爱而用心去做,反而胜算更大,“无心插柳柳成荫”。当然,我也相信,我们的产品一定会挣钱。

  记者:你是否有把握战胜新生代的网络高手?

  许晖: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有绝对的优势,不仅仅是资本、人脉、经验和产品本身的潜力,还包括整合市场的能力、创业团队的热情,以及一支目前国内在这方面最好的技术人才。

  简单就是智慧

  记者:在你这么多年的创业生涯,总能从新型产业中发现商机。这样的投资眼光往往让人觉得新奇而大胆,为什么会有这样敏锐的眼光?

  许晖:除了运气之外,个人而言,没有新意的东西,很难激发我的热情。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曾跟我说,要“勤于思,敏于事,胜于行”。就是这样,商机无处不在,但关键是要静下心来多思考,凭借敏锐的直觉,迅速行动才有机会成功。

  记者:几年后会不会又听到关于你创业的消息?

  许晖:很难。因为HiPiHi包罗万象,要做的东西很多,这个产品本身也十分符合我自己的特点,是我真正想做的一个东西。除非我放弃,否则没理由再重新创业。

  记者:现下创业的人很多,对此你有什么体会可以和大家分享?

  许晖:创业的想法很好,但首先不要跟风,不要迎合市场,要多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第二不要怕失败,成功是经验,失败是教训,都有意义;第三,一定要坚定信念,有行动,不要患得患失想太多,简单就是智慧。

 回复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