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 112006
 

三万赴韩官员该取什么经!

 官员到韩国考察学习。果真如此,那么耗资必然巨大,人们的思想几乎是一边倒。对考察培训学习抱着怀疑,怀疑能否取得实效。在此我也一样持着同样的心情对待此事。冷静一想,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韩国“新农村”经验,此经验的利与弊在哪里?是否应该农业官员去取经?该取什么经?

   96年我在香港采访一全国政协委员,那次采访我有幸认识一韩国农业官员,通过翻译简单的谈起韩国农村、农民、农业的事情。其实在70年代韩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速度也很快,城市发展跟现在中国基本是一致的,大量的人口也跟现在的中国一样流向城市,城乡差距也拉大。所以当时的韩国总统“朴正熙”发动一场以“勤劳、自助、合作”为精神主旨的“农村建设”改革。他们的目的也在于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差距问题。在那场运动中韩国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大量提供资金,的确改变了韩国的农村面貌、基本解决了三农问题。但问题也来了,弊病出现了,那就是这次运动一开始就是政府主导,政府是主体,所以造成韩国农民缺少自主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样样事情依赖政府的行政权力,以致后来农村发展了,农民的思想变的不可理喻,情绪化了。政府很难控制了,比如世贸会议上,韩国农民为了粮食问题就非常情绪化了,静坐、抗议、闹事等等。去年在香港的年会就有韩国农民闹事,被香港政府拘了好几个呢?现在大多数韩国人都把这次运动称为“被遗弃的运动”。

   虽然中国今日的发展以及城乡差距与韩国的当时是有相似的地方,但考虑到以上韩国的利与弊时,我的心里就开始衡量了。结合现在中国政府有关单位对”五千县官”进行轮训的目的也是在统一思想,归根一句话就是“新农村建设”没有固定模式,虽然中国政府提出要进行新农村建设,但更提倡农民是主体,在建设过程中就是要以农民为主体,什么事情都要与农民商量,发挥农民的创造性,积极性与自主性,不能依赖政府,政府只是在政策上鼓励。所以我衡量后感觉如此庞大规模的考察就大打折扣了。还有一个问题不得不另我感到疑惑。为什么此次考察的官员不是农民,不是村里的干部,我不理解建设新农村主要依靠的是农民还是考察的官员。我想从观点上已经是本末倒置了,变成了官员是主体了。

     我们不能无视“官员为主体”的这种现象。因为官员为主体导致官员一心求政绩,尽管中央一直强调不能一窝蜂的上,要实事求是,新农村建设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但仍然出现大拆大建,破坏生态、人文环境等问题,最后害了农民,如果没有办法按照中央建设新农村的原则,你就是取经就能达到效果吗?过去20几年我们改革,为什么我们的城乡与农村差距会拉大呢?不是说我们政府不重视,不是说各级官员不努力,恰恰就是因为我们政府与官员不善于提高农民自我实现现代化的思想,农民处处依赖政府,同时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农民的经济发展。我想这就是我们现在存在的最关键的问题,不知道”韩国新村”经验是否值得我们去借鉴吗?我知道自己人小力薄,用心写出来的文章大众也不一定能看的见,但我要说的就是取经官员就要看见自己不够的地方,真去了韩国就要在这方面多取点经。否则浪费了金钱,农民是要买单。

 回复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