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 312008
 

—— Illumi 原创——

    新一代网络时代的到来伴随着不少新事物的出现,而且这些新事物具有其相似点

    论坛的概念已经延续了很多年头,如今论坛已经远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了。以论坛和博客为代表的网络时代虽然并没有就此终结,但是究竟还能走多久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论坛和博客的概念

    在康盛的产品表中,代表论坛系统的是Discuz!产品,这是自很早以前,康盛捉住一波论坛兴起的风潮组织进行研究的一种交互平台。论坛的特点是具有非即时的沟通特性,并且通过一些方式的转换让兴趣相同的人汇聚到一起。形成一个社区性质,大家共同讨论的局面。

    代表博客牌的,是康盛创想的X-Space,虽然这被称作空间的概念,但实际上和博客是相差无几的。博客的特点是以个人个性发展为主,建立属于每个单个用户自己的特有东西,并且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互联。SupeSite的诞生则是对前两者或者更多东西的一种聚合。

    这两种网络存在长盛不衰,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网友不可或缺的网络生存依托。不过联结各种元素形成的后起存在也正在异军突起,虽然他们的组织形式依然是从博客和论坛演变过来的,但是这已经极大地颠覆了论坛和博客的概念。首先,论坛个性化水平的欠缺和博客交流互通的欠缺这样的特点,致使某种新的东西赶快出现,作为新一代网络人类,除了希望不费吹灰之力地拥有属于自己个人独有的地盘,还希望在管理上,使用上更加便捷。所以某一些特别的东西就此诞生。

    需要特别介绍的三个趋势

    1.校内网(http://www.xiaonei.com),校内网是开办年头依然不久的一家实名制站点,是大学生的主要聚集地,据了解,上网的大学生已经超过半数的用户正在使用校内网,成为校内网的用户。由于校内网本身资源的丰富,会员的众多以及庞大的学校数据库,使得众多学生在这里除了与自己的同班同学在线上交流,更加促进了与过往一些同学的交流,例如早已毕业的小学、初中高中,你甚至只需要还记得某个人的名字就可以把他从校内网中找出来。

    很多时候,校内网可能会类似于一个博客,但这其实又全然不同,博客以日志或者相册为主要概念的网络存在,在校内网看来不过都是单独的元素。最重要的是,校内网的每个用户都拥有自己的后台,如果你拥有成百上千的校内好友,他们每个人在校内的一举一动都可以在你的后台被你发现,例如某个好友发了日志,或者修改了现在的状态,或者发布了照片,又或者加入了某个群,还有或是在论坛发了什么帖子都可以被你以一句话的形式发现。

    更加重要的是,对于任何元素的交在你的后台里也一目了然,例如你发了一张照片,你的好友立刻对照片有了回应,后台会立刻通知你。又例如,你在好友的校内空间留言了,一旦他对你的留言进行了回复,后台的通知也立刻达到,让你不错过任何这种非即时的交流。

    校内加入了TAG概念的各种标签,在“爱看的书”“爱看的电影”“兴趣爱好”“喜欢的音乐”等等独有的栏目中输入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可以,不管你输入些什么都没问题。一旦这些信息被校内所收集,他即刻形成一个全面的爱好网。例如你在“爱看的电影”中输入“长江七号”,那么首页上点击你的这个标签则出现所有与你有同样爱好的人。这种收集甚至精确细微到全半角文字的切换。显然,这是便于形成一个爱好网,一旦与相同爱好的人成为好友,那么你们之间的讨论立刻在你的后台火热起来。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很明显,校内空间既做到了个人博客的所有功能,包括发布自己的日志、相册等等内容,更完成了几个人之间的某种交流,或者一群人之间的交流,这种非即时的交流取代了论坛的作用。另外,他扬长避短地避开了个人博客交互性能不强的弱势,也避开了论坛自定义个性不突出的弱点。

    2.饭否(http://www.fanfou.com),饭否在Discuz!上兴起应该归功于童虎。饭否是一个组织形式非常简单的个人空间。甚至简单到页面完全就是一堆琐碎的词句。现代人不少人既不喜欢论坛的那种无休无止的交互,也不喜欢博客那种需要长篇大论,花费大量时间前去打理的尴尬。

    饭否类似于某种迷你博客,任何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语都可以成为此时此地被用以记述事情的小型日志。这可以说是首创者的大智慧。为了弥补简陋构成的交互缺失,饭否选择了各种即时通讯工具进行互通,只要你将你的饭否与手机或者QQ或者MSN等等挂钩,那么通过这些终端,你就可以立刻知道每一秒你的好友都用简短的语句说了些什么,或者对你说了什么。甚至完全不需要上你的饭否主页去看,更不需要花费时间去打理你的主页。

    此外,饭否也采用TAG标签,组织某一群兴趣相同的人在一起进行彼此的沟通。是既便捷又高效的现代型空间

    3.豆瓣(http://www.douban.com),与前两者相比,豆瓣则更像是一种精神类产品的总和。因为有着庞大的书籍、电影以及音乐专辑的数据库,所以无论你喜欢些什么,几乎都可以在豆瓣上找到它的相关资料,并且接受豆瓣的推荐,以及同样喜欢你也喜欢的东西的人们。

    豆瓣有时候类似于一种标签,记录你将来打算看的东西,有时候类似于精神世界的炫耀空间,让所有你的好友都能了解现在你正在看些什么听些什么。因此,豆瓣是相当注重个人品味和个性化的个人空间。为兼顾相同兴趣人之间的交流,同一个事物会形成一个交际圈,类似于小型论坛的概念,使有相同兴趣的人都能在一起讨论。

    和校内网一样,豆瓣也有个人后台的概念,用以显示好友的最新动作。

    当然,豆瓣可以和博客进行绑定,形成一个更加全面的个人空间,也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长篇幅的评论,让都对此感兴趣的人予以评论。

    豆瓣更像是尽力在为你完善个人空间的设计。

    当然,以上这些举例是说国内的。这些系统组织的创举并不是他们首创的。例如校内网的这种形式国际上就有很多站早已有之。至于饭否,TTwriter之类的过去也早就有了。但是也从某个侧面反应,这种组织形式的兴起。
  
    再来理解Ucenter Home的概念。

    校内网的用户一定非常清楚,UCenter Home的概念更加类似于校内网。很多不懂这类概念的人认为Home和XS/SS是换汤不换药的,其实全然不对。Home是综合论坛与博客系统,进行扬长避短的重要形式,相关的具体概念可以看上段提到的校内网打造理念。这更像是一种个人兴趣的聚合,或者说是个性化时代到来的标志,好友间的相互访问留下的脚印也成为了彼此交流的最好印证。可能很多人会说,可是XS/SS也有这些功能啊,但XS/SS并没有反应动作后台理念的设计,与好友的互动也相当有限,反应个性化的基础上,互通才是最为重要的,这种互通不仅体现在单纯的交流通话上,还体现在对某种兴趣的共同探讨上。

    校内网实际上也是对类似豆瓣和饭否的某种综合。加入了豆瓣和饭否概念的Home在很多事情上都在考虑做到尽善尽美。现在看到的Home无非是个架构,另外加上css代码的加入,各种各样自定义与个性化的东西将遍地开花。对于那些不喜欢写博客的人,又不怎么喜欢和一堆无关紧要的人在论坛上讨论的人来说,Home是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对Home以及Discuz!关系未来的展望。

    论坛作为一个交流的平台实际上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网友的需求。以下的这种展望也不过是我个人的设想而已。

    Discuz!将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东西而刻意存在。Home可能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主体。因为每个会员可以从自己的页面上看到所有其他人员的相关动向,例如我的好友在论坛里面发了个什么样的帖子,我是否选择去看看。或者我发布了一堆很喜欢的照片,大家都很乐意来我的页面观看,而他们每个人的来访我都能清楚看到。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论坛已经成为了Home的交流平台。而更加注重在个性化发展基础上的交流,带来的价值和人气将是更棒的。

    也许从下一代系统开始,没有人再直接登陆论坛首页来看今天有什么新帖子,而是收录了自己的Home作为收藏,每次直接进入自己的Home来发现,论坛上有哪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且选择和朋友一起进行。更多的东西将直接在Home上完成,而论坛已经成为了某种辅助。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大信息量的必然选择。对于一个大型社区来说,每天面临的海量信息是不可能让用户仔细查阅的,如果有了自己的Home,他就能帮你甄选出你所关注和与自己好友相关的内容。成千上万的用户彼此互不干扰,但又彼此互联,形成一种井然有序的社区概念。

    不知写了这么多有多少人仔细去理解的。请那些说康盛创想迷失方向的人好好想一想理念的重要性。

 回复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