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 152010
 

独家访谈:玉树地震震源深度测定误差较大

2010-04-15 10:45:27 来源: 网易探索(广州)

核心提示:4月14日早晨,青海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专家表示中国从2008年开始与全球共同进入了地震活跃期。同时他表示,由于条件限制,本次青海玉树地震的震源深度测定存在较大误差。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在昨天早上7:49分,我国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7.1级地震,今天我们请到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研究员孙士鋐老师来到这里,跟大家一块儿聊一聊这次的地震,分析一下地震的原因,探讨一下接下来的趋势,孙老师您好。

孙士鋐:您好。

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 玉树地震是表现

主持人:欢迎您来到我们这边,首先想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此次地震的特点。

孙士鋐:这次玉树7.1级地震的背景是在全球地震活动频发时代发生的,2008年我国发生了汶川8级地震,今年智利又发生了8.8级地震,此外,像海地、印尼,包括墨西哥跟美国交界的地方,相继发生了一连串的地震。

在这样(地震)活动的水平下发生7.1级地震,从地震整体的活动状态来说,应该说这次地震是整个活动进入活跃期过程里的一次地震。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不是这次玉树地震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新的地震活跃期?

孙士鋐:我国从2008年开始,和全球的地震活动有一个同步性,从2004年印尼8.7级地震开始,全球逐步显现出进入(地震)活跃期的状态,中国作为多地震国家,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相对来说,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也要关注地震的严谨(音)性,这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的。

主持人:您所说的“全球地震活跃期”,有没有一个指标判断?

孙士鋐:我们所说的“地震活跃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以往100年的地震活动水平。当前地震活动水平明显高于以往100年的水平,具体来说,像2009年7月到现在9个月时间,全球发生的7级以上地震已经达到了24次,平均每个月发生2.6次,以往百年7级地震的平均水平是每年19次,每个月也就是1.6次,现在明显高于以往的平均水平。

另外从强度上也是,从2004年以来,8.7级、8.8级世界罕见的地震激烈发生,包括7.7级以上地震,全球平均每年2次,但从2009年7月以来的9个月已经发生了6次7.7级以上地震。所以不论是从7级地震的频次还是从大地震的强度上,都显现出当前地震活动水平明显高于历史上的平均水平。

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现在全球进入了地震活动的对活跃阶段。

玉树地处三江地震带 今后将重点监测

主持人:从全球地震活跃期回到此次的玉树地震,您觉得这次地震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孙士鋐:刚才我提到了,主要是(由于)全球进入(地震)相对活跃地震,我国也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这个地段可能是这个时段的主体活动时区。玉树本身处于我国地震的强地震带,我们也称为“三江地震带”,金沙江、怒江、澜沧江,这个地区的地震活动在空间分布上往往和“三江”有密切关系。

具体来说,这次的玉树地震就发生在金沙江西端,金沙江水系这几年的地震活动水平也比较高,像1996年2月3号在云南发生的7.0级地震,2008年8月30日在攀枝花发生过6.1级地震,沿着金沙江断裂,这几年的地震活动还是比较频发的。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玉树7.1级地震,说明这整个地区当前的地震活动水平比较高,这也导致我们需要对这“三江地震带”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给予高度关注(的原因)。

主持人:也就是说,今后“三江地震带”会是今后台网中心监测的重点?

孙士鋐:是的,西南地区,尤其是金沙江断裂带,是我们整个地震台网中心以后需要高度关注、跟踪的重点地区。

这次地震深度测定的误差比较大

主持人:这次玉树地震震源比较浅,是33公里?

孙士鋐:是这样的,可能很多公众会对这“33公里”有一些误解,其实是这样的,当发生地震以后,我们要进行地震定位,地震定位需要根据走势表(来定位),这33公里是以33公里走势表来测定的地震定位,所以33公里并不是专门为测定深度而计算出来的。有一些巧合,可能某个地震刚好处于33公里,但通常来说,33公里可能不是这个地震的实际深度,从后面的几次余震来看,地震实际深度,有的定到了10公里,有的定到了14公里,但也有的定到了30公里,我估计是在20到30公里之间。

关于地震(震源)深度,从方法论上来说现在还不是很过硬,误差比较大,这跟地震台网的密度有关,你要把深度定得准确,地震台网密度就要相当密。玉树地区属于海拔比较高的地区,平时我们要布设台站有比较大的难度,所以对这次地震深度测定的误差肯定是比较大的。

青海历来地震活动频繁

主持人:孙老师,大家很关心,青海玉树这个地区在历史上是否属于地震多发区,接下来在全国范围内发生强震的可能性有多大?

孙士鋐:青海地区这几年的地震活动水平一直比较频繁,像1990年青海共和(音)发生了7.0级地震,2001年昆仑山往西青海和新疆交界的地方就发生了8级地震,另外青海的格林哈(音)也发生过6级地震,整个青海地区活动水平是很高的。这次玉树7.1级地震发生以后,实际这个地区历史上也是经常发生地震的,玉树在70年代、80年代曾经发生过5.3、5.1、6.2级地震,所以,这个地区发生了7.1级地震,本身它就属于多地震区。

西部地区强震机率大于东部

孙士鋐:刚才你问全国其他地区的地震背景,应该说,从我国以往的地震活动特点来说,主要的地震集中在西部地区,东部也有一些地震,但东部的地震活动水平相对来说明显低于西部。除了1966年到1976年华北地区发生了一组7级以上地震(之外),在比较长的时间里,地震东部地区的活动水平一般在5到6级。所以目前我们主要还是关注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南北地震带,大概是经度105度线这个范围里,这个地震带的活动水平一直比较高。

包括这次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我们都可以认为是处在南北地震带这个范畴里的。总体来说,在未来进入地震活跃期里,重点需要关注的还是南北地震带,尤其是我刚才提到的“三 江地震带”。

玉树震后次生灾害不会很严重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您是这方面的专家,从您的角度来看,玉树发生次生灾害的可能性有多大?我们都知道,在汶川地震时,二次灾害是非常严重的,就您了解,玉树这个地区(发生次生灾害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孙士鋐:玉树地震和汶川地震比起来,特点上有很大的区别,汶川地震的次生灾害很严重,尤其是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非常严重。相对来说,这次玉树地震的次生灾害不会那么严重,一是这个地区属于高原地区,地质环境和汶川不一样,另外这个地震是7.1级,从强度上来说,要远远小于汶川地震。特大地震引起的地质灾害往往会比较重。

我想关注这次玉树地震的次生灾害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这个地区属于高寒地区,现在还在零下几度,房子都倒塌了,大家要露宿在外面,抗震棚还不能及时搭建起来,这时就需要关注冻伤,以往也是有的,海城地震,在1975年,那时刚好处于东北很冷的时候,有不少灾民由于房屋倒塌露宿在外而造成冻伤,数量是很大的。

再一个,由于天气很冷,有些灾民会烤火,我觉得应该注意防止火灾。至于瘟疫的情况,考虑到天气冷,可能相对来讲好一点,如果是处于炎热的天气,(那就需要预防瘟疫)。

总体来说,我觉得这次玉树地震的次生灾害不会很严重,但需要关注。

地震是可以预测的

主持人:我看孙老师有一句名言,“灾害是具有链条伴生效应”,有学者分析,唐山地震前台风路径因为地震而改变,就您自己看来,地震预测到底有没有可能?

孙士鋐:我从事地震预测已经四十多年了,我个人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测的,这里主要是基于这样一个认识,地震有那么巨大的能量,在地下孕育的过程中必然会诞生一些地球物理层、地球化学层、地壳形变层的变化,通过这些来预测地震是完全可能的,尽管这次汶川地震没有作出前兆预报,但汶川地震前,我们还是观测到了很多这方面的前兆信息。

像唐山地震也是一样,唐山地震前我们观测到的前兆信息量是非常丰富的,但我们如何识别这些前兆,如何综合判定,现在的科学水平还没有达到这种程度,这里面有很多因素,因为我们观测到的信息量有一些属于干扰因素,不好排除。另外,有些异常不是唯一的,地震可能会引起这些异常,其它一些自然现象也会引起这些异常,就像经常有人说,动物能不能预报地震,动物在地震前会有一些反应,为什么会引起它反应?可能是受到地震孕育过程中引起的化学波长的变化导致了它的某些器官感受到,但动物也可能会生病,可能会受到天气因素变化而影响,所以现在我们要排除非地震因素的异常还有一些困难。

主要的困难在于地震的距离,到底地震是怎么被引起的?因为地震发生在地球内部几公里、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深度,现在我们对地球内部异常变化的观测还很不够,现在我们的地震监测主要停留在地表观测,而地表观测的干扰因素比较多,我们观察到的许多信息量不是来自于地球内部,而可能是因为地表本身一些复杂的变化。

主持人:好的,谢谢孙老师今天为我们做的解读以及趋势探讨。谢谢大家。

孙士鋐:谢谢。

(本文来源:网易探索 )

 回复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