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 222013
 

雅安芦山发生地震后,国内外各大网站相继开通寻人平台,有网友呼吁打通不同平台收集的数据。这个需求早在911事件后就被人们所重视,现在已经有一 套完整的方案,这就是网上寻人协议PFIF。我们转载此文同时也呼吁国内网站采用这个全球通用的标准,为救灾工作提供更大的便利。

本文的主要内容来自Wikipedia(http://en.wikipedia.org/wiki/People_Finder_Interchange_Format)

PFIF全称People Finder Interchange Format,是一个应用广泛的数据开源的标准协议,这个协议主要是设计用来在不同的政府、救援组织、或是其它的一些灾难中生存者和其亲人联系的网站间进行数据交换的一种协议。

这个协议基于XML,信息中包括人的身份标识,还有人目前的位置和状态等一些信息。PFIF可以通过Atom和RSS feed出去。PFIF可以允许不同的寻人站点进行数据交换和合并。每一条记录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这个标识说明了这是由哪个域名创建的。这样,当A站点 获得B点的某个人的数据时,在A站点可以对这个人的增加的信息可以转到其它站点上再被增加相关的信息,因为有一个唯一的ID,所以信息可以在不同的站点上 被附加。 Continue reading »

4月 222013
 

在一场5.8级地震发生五天之后, 飓风艾琳(Hurricane Irene)通过了美国东海岸。通常,地震的余震频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但当飓风艾琳通过时余震的频率却上升了。科学家推测,龙卷风可能诱发了地震余震

领导这项研究的乔治亚理工大学地震学家Zhigang Peng说,他们最初没有注意到这一不同寻常的模式,因为余震的震级大多很小,而龙卷风本身能产生大量地震噪声。他的团队检查了地震记录,发现5.8级地 震后发生了700次余震,10倍于以前的记录。他们随后比较了地震的时间和震区的大气压力,发现气压较低时余震频率没有上升,但龙卷风席卷之后出现了余震 的峰值。

5月 252010
 
实际发生
时间: 2010年5月25日 14:11分52秒 (北京时间)
地点: 四川四川都江堰市、彭州市交界处
坐标: 北纬31.10度,东经103.70度
震级: M5.0级
预测记录-1
预测公布日期: May.11, 2010, 11:40
预测发生日期: 2010, May 25+/-3 days (UTC标准时间)
预测地点: 四川
预测坐标: a center point at Lat 31.0°  Lon 103.4°
预测震级: M3.2~M5.2

预测者: Dr RJ Roberts Ph.D

预测记录-2
预测公布日期: 2010年5月21日 18:45:40 (北京时间)
预测发生日期: 2010年5月22日~24日
预测地点: 四川
预测坐标: 北纬28—30 东经102–103 (5月21日 18:45:40)
              北纬31—32 东经103.5–105 (更新于 5月23日 12:02分)
预测震级: M5.0级左右 (5月21日)
              M4.0~M5.0级(更新于 5月23日 12:02分)

预测者: 杨智敏

5月 192010
 

凤凰网 2010年05月18日 长沙晚报

孙老指着他自己测绘的地震分布图纸,向记者介绍他的有关地震研究理论。刘炬摄

韶山78岁老人孙克恂,花费半个多世纪潜心研究地震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他大胆地提出,是由于地球的“蹑动”导致地震爆发。如果按照他的理论,加上精密仪器的配合,地震爆发的时间、地点和级别都是可以预先推算出来的。昨日,记者在韶山孙克恂家中采访了这个提出惊人理论的老人。

老人认为地球“蹑动”导致地震爆发

被喻为“湖南发明家”的孙克恂老人,早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并在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第三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进修。曾任孙氏专利技术开发所所长、孙氏预测研究所所长。记者在他的书房里看到,墙上挂着好几张“中国地震震中分布图”,桌上放满了搜集来的各种地震资料。

早在上世纪1994年,孙老就在《世界科学技术》杂志发表了“地球弹跳激发地震”一文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中国发明家协会主办的《发明与革新》杂志总编辑兼社长黄友直在读完该论文的当天,亲自追踪采访,写下了“发明家孙克恂对震起因有新说”的长篇报道。黄友直指出:希望有关部门对孙氏理论予以重视和关注。 Continue reading »

4月 152010
 

独家访谈:玉树地震震源深度测定误差较大

2010-04-15 10:45:27 来源: 网易探索(广州)

核心提示:4月14日早晨,青海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专家表示中国从2008年开始与全球共同进入了地震活跃期。同时他表示,由于条件限制,本次青海玉树地震的震源深度测定存在较大误差。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在昨天早上7:49分,我国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7.1级地震,今天我们请到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研究员孙士鋐老师来到这里,跟大家一块儿聊一聊这次的地震,分析一下地震的原因,探讨一下接下来的趋势,孙老师您好。

孙士鋐:您好。

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 玉树地震是表现

主持人:欢迎您来到我们这边,首先想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此次地震的特点。

孙士鋐:这次玉树7.1级地震的背景是在全球地震活动频发时代发生的,2008年我国发生了汶川8级地震,今年智利又发生了8.8级地震,此外,像海地、印尼,包括墨西哥跟美国交界的地方,相继发生了一连串的地震。

在这样(地震)活动的水平下发生7.1级地震,从地震整体的活动状态来说,应该说这次地震是整个活动进入活跃期过程里的一次地震。 Continue reading »

4月 152010
 

山西地震局工程师余向红提前测出玉树地震时间地点,未引起重视

  “地震预测要重视资料共享”

  青海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让山西省地震局侯马地震台工程师余向红感到心绪复杂。

  此前一天,他在地震预测卡片填上了一份短期地震预测的报告上报国家地震局。他预测,在2010年4月14日到2010年4月17日之间,在北纬32.7-33.7度、东经95.8-96.8度的范围,即青海玉树附近,将发生5.0-5.5级的地震。

  他预测的时间和地点都对了,但是震级有些误差。“我以前预测过很多地震,错报和漏报都很多,报对的占了比较少的一部分。”他说。

  而这次地震到底是由什么原因导致,机理是什么,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与汶川地震关系如何,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对余向红和国家地震局台网中心原首席预报员孙士鋐进行了采访。 Continue reading »

2月 012010
 

       要摸清地下的几百米,甚至一千多米覆盖层下的断裂带谈何容易。根据万有引力公式,引力和密度是相关的,致密的地方引力就大,松散的地方引力就小。两地的物理特性不同,中间肯定就是缝隙了。“我们在找断裂时,并不是找缝隙,因为缝隙有时很宽,是找不到的,而是测两块土地的物理数值。”蔡向民说。

  首先,地质人员把北京平原分成无数的细小网格,沿着每条线,固定的距离设一个点,用电阻率仪、磁力仪、重力仪等工具测定这个点的电阻率、电磁率、重力等物理指标。如果地面没有断层,这些众多的点的数值都应该在一个平稳的范围内。如果重力、磁力等数值的曲线图都出现大幅的异常波动,那么就可以锁定这里是断裂带了。

  此外,科研人员还可以用肉眼识别断裂带。蔡向民告诉记者,山的高峰突然变平了或者出现一个凹陷就很可能是断裂带。出天然泉水的地方也要注意,这些地方往往有断裂,把所有泉水的点连成线,就能画出断裂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