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 162010
 

3月28日,戴志康释出了传说以久的内部代号为UltraX的体验版。大概是希望借用discuz已有的巨大号召力,UltraX在发布之前还是改成了discuz!X。

我在第一时间去discuz.org注册体验了一下,体验感受和我之前预计的相差无几,整理一下写出来,大家讨论:
SNS、门户、论坛互相冲突

X项目的最本质目的,应该是把Comsenz旗下的三大项目:Discuz、SuperSite和UCenter Home进行融合,减小项目和项目之间的隔阂,使之能更好地融合成为一个网站。

这一定是广大站长向Comsenz反应的一个共同心声。可是,站长们真的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吗?融合了之后真的能让网站更好吗?Comsenz在大刀阔斧之前想清楚了吗?

一般来说,网站的内容质量从高到低可以分成三个档次:

   1. 媒体型,内容质量很高,有高水平的,固定成员的编辑团队。访问者到网站来大多数为了看内容,用户群结构上是一群读者围绕着一个牛人。这种类型适合建CMS型站点或者是博客。
   2. 草根型,虽然没有明确的编辑团队,但是大部分用户都有创造内的能力,用户有时候会创造内容,有时候也会阅读评论内容。内容水平虽然够不上出版,但还不错,有信息量有价值,以垂直主题为核心。这种类型适合BBS形式。
   3. 灌水聊天型,用户的文化程度不高,讨论漫无边际,并且常会出现小圈子,用户和用户之间通过人际关系维系。这种用户类型适合建SNS站点。

不管是网站的哪一个板块,都大抵是同一批人在访问。同一批访客,就有相似的需求,具有相似的特性。基本上,个人站点都只能属于上述三种情况之一,而很少会出现媒体型和灌水型混合的情况。

我们看到过太多太多的网站,首页打开内容丰富品种繁多,但是毫无吸引力,大部分人都会在长长的菜单条里寻找一个叫“论坛”的东西。那才是网站有人气有内容的地方。

Discuz!X,说到底,只是在用户体验上对门户和论坛进行整合,可是从用户行为模式上,这两者恰恰是很难整合,甚至是格格不入的。网站一般只是上述三种模式之一,因此也只需要CMS、BBS、SNS三种系统之一。就算有些网站提供了多个系统,实际上,真正有人气的,也只有一个系统。与其做多个系统,只火一个,不如只做一个系统。

所以说整合是个无用功。
阅读方式无法融合

Discuz!X的融合计划,在体验上有一个致命伤,那就是阅读方式无法融合。

门户的内容展现方式,是报纸式的,长长的网页,左一块图片,右一块新闻列表,七拼八凑地一个新闻网站就出来了。可是用户的眼球也很累,东一下,西一下,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用何种阅读顺序才能一笔画地把所有新闻看完。实际上,大多数用户都不会有耐心去把每一块的内容浏览完,而是会迅速找到自己关心的主题,点进去看新闻列表或者是博客列表。

论坛的方式是兴趣引导型的,在首页版面列表里迅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版面,然后点进去开始阅读。

SNS的阅读方式是个人为中心的,在首页浏览长长的自己感兴趣的新鲜事列表,一页又一页。

三种系统的阅读方式截然不同,试问,用户怎么可能同时适应三种阅读方式?事实上,用户只会习惯性地去刷同一个页面寻找内容,而不会听话地把三个系统的首页都看完。

最终结果,正如前文说的,三个系统只火一个,另外两个成为摆设。
小组和论坛之间的尴尬关系

戴在新年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小组和论坛之间的相似性的问题。我满怀希望他能够想明白,把小组和论坛融合到一起去。可惜他没有这样做。目前小组和论坛的融合,只是功能和代码上的融合,概念上,仍然是独立的。

我曾经也坚定地认为,一个网站,需要有一些公共版面,也需要有一些兴趣小组。但实际上,这种设计是多余的。

小组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网站版面太多时无从看起的困难,人大多数只会对某些少数版面感兴趣,通过加入小组,来表征自己对某些主题或者人群的偏爱。

实际上,即使是公共版面,也有人想看,有人不想看。为什么不把论坛版面和小组全部统一成小组,然后允许对小组做细节权限设定实现公共版面和兴趣小组的差别呢?

现在的discuz!X的做法,虽然在功能上做到了小组和论坛的统一。但是概念上,两者仍是不同的概念,导航结构上,属于两大不同的模块。并没有起到真正融合的效果。
排楼式帖子旧疾难改,点评模式治标不治本

中国式的论坛,有一个臃肿的坏毛病。每一个回复,都巨长无比,左边会加上用户的大头像,金钱、威望等等论坛概念的数值,至注册时间和最近登录时间。整一个人口普查。跟贴内容,就算只有一行字,后面也会跟着一个用户签名。更要命的是,有时候签名还是一张大图片。浏览者每一次看帖,累得要死,碰到这种大图片签名的用户,翻一屏才能看到一行字。

大多数的帖子,楼主的内容都是比较有价值的,比后面抢沙发板凳的无意义回复有价值得多。本来就不应该平等处理。跟贴内容往往就是几个字,一行字。为了这一行字,还要配上回复人的各种信息,以及签名,实在是很影响阅读体验。一页往往只能显示15-20个跟贴。

由于糟糕阅读的体验,导致了用户阅读的积极性不高,回复的积极性也不高。最后迫使发帖人选择“回复可见”这样的方式来强迫跟贴。陷入恶性循环。

而web2.0时代的设计,豆瓣、人人、开心,则是清一色的简洁式的,用户头像只显示48px的小尺寸版,除了用户名之外不显示任何用户信息,不显示签名。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网页上只显示跟帖子内容有关的文字,其他统统隐藏。阅读体验很流畅,网页的容纳量也很大。豆瓣小组的一屏会显示100条回复。

我相信Comsenz内部一定有过关于简化帖子跟帖的讨论,否则UCenterHome的小组不会做成简洁式的回复。但是在这次论坛和小组的融合中,Discuz还是在排楼式和简洁式中选择了前者。

他们大概觉得,如果把帖子的跟贴大刀阔斧地改成简洁式的,个人站长们肯定要造反的。

于是他们选择了另一种妥协方案:在排楼式的帖子里加入点评功能。点评是简洁式的。很省空间。可是这其实是一个很表面的设计,它没有考虑到用户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顺序,以及用户的发言心理。

用户会发现在点评里发言得不到关注,说出去的话向一块扔到黑洞里的石头,听不到一点回声。因为点评不顶帖,显示的面积比排楼小很多,点评超过5条之后会隐藏,更要命的是,其他用户在浏览时,往往会快速滚动滚动球,拉到最下面看最新跟贴,根本不会注意中间会有一个“点评”。

如果你是用户,你想说话的时候会选择点评,还是跟贴?毫无疑问是跟帖,因为那样很醒目,会把帖子顶上去,得到更多关注。

事实上,跟贴和点评,其实都是讨论,实际情况是可能都没什么意义,为什么还要从显示效果上区分这两者呢?
插件机制依然非常不成熟

这两年来,我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wordpress建设各种CMS,越发体会到wordpress插件机制的好处。

虽然wordpress只是一个功能并不全面的博客程序,但是通过wordpress无处不在的插件机制,有数不清的开发者创造出了各种有想象力的插件,全方位地拓展了wordpress的功能。

现在每当我希望为wordpress程序增加什么功能,首先会去wordpress搜索相关插件,几乎每次都能找到满意的插件,省却了我大量二次开发的工作。同时,我至今仍然没有修改wordpress的一行代码。因为所有我的需求,都能通过插件,或者修改插件就能实现,不会污染wordpress核心代码。

而反过来看discuz,几乎每次discuz升级,都会是二次开发者的噩梦。因为他们总是被迫去修改discuz的核心代码。一旦discuz升级,那么这些二次开发代码就会被覆盖。这完全是因为discuz本身没有留下必要的插件接口,开发者才会被迫污染核心代码。

就算在Discuz当道,市场占有率超过75%的今天,Discuz插件依然少得可怜,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不知道戴总会不会看到我这个无名小卒的评论。或许上述判断有很多偏激之处,请海涵。

虽然我有各种质疑,但是我还是会把自己维护论坛上升级到X,仍然感谢Comsenz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开源php建站程序,祝新生的Discuz!X一路走好。

 回复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