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 062010
 

概述
  
  全球性的强烈地磁场扰动即磁暴。所谓强烈是相对各种地磁扰动而言。其实地面地磁场变化量较其平静值是很微小的。在中低纬度地区,地面地磁场变化量很少有超过几百纳特的(地面地磁场的宁静值在全球绝大多数地区都超过 3万纳特)。一般的磁暴都需要在地磁台用专门仪器做系统观测才能发现。

  磁暴是常见现象。不发生磁暴的月份是很少的,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可能一个月发生数次。有时一次磁暴发生27天(一个太阳自转周期)后,又有磁暴发生。这类磁暴称为重现性磁暴。重现次数一般为一、二次。

研究简史

  19世纪30年代 C.F.高斯和韦伯建立地磁台站之初,就发现了地磁场经常有微小的起伏变化。1847年,地磁台开始有连续的照相记录。1859年9月1日,英国人卡林顿在观察太阳黑子时,用肉眼首先发现了太阳耀斑。第二天,地磁台记录到 700纳特的强磁暴。这个偶然的发现和巧合,使人们认识到磁暴与太阳耀斑有关。还发现磁暴时极光十分活跃。19世纪后半期磁暴研究主要是积累观测资料。

  20世纪初,挪威的K.伯克兰从第一次国际极年(1882~1883)的极区观测资料,分析出引起极光带磁场扰动的电流主要是在地球上空,而不在地球内部。为解释这个外空电流的起源,以及它和极光、太阳耀斑的关系,伯克兰和F.C.M.史笃默相继提出了太阳微粒流假说。到30年代,磁暴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查普曼·费拉罗磁暴理论中,他们提出地磁场被太阳粒子流压缩的假说,被后来观测所证实。
 
  50年代之后,实地空间探测不但验证了磁暴起源于太阳粒子流的假说,并且发现了磁层,认识了磁暴期间磁层各部分的变化。对磁层环电流粒子的存在及其行为的探测,把磁暴概念扩展成了磁层暴。 Continue reading »

1月 152008
 

    春天到了。两颗种子躺在肥沃的土里,开始了下面的对话。

    第一颗种子说:「我要努力生长!我要向下扎根,还要「出人头地」,让茎叶随风摇摆,歌颂春天的到来……我要感受春阳照耀脸庞的温暖,还有晨露滴落花瓣的喜悦。」于是它努力向上伸长。

    第二颗种子说:「我没那麽勇敢。我若向下扎根,也许会碰到硬石。我若用力往上钻,可能会伤到我脆弱的茎。我若长出幼芽,难保不会被蜗牛吃掉。我若开花结果,只怕小孩看了会将我连根拔起。我还是等情况安全些再做打算吧。」于是它继续瑟缩在土里。

    几天后,一只母鸡到庭院里东啄西啄,这颗种子就这样进了母鸡的肚子。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拒绝冒险和成长的人,终将被生命的潮流淘汰。 努力向上吧,即便我们前进一小步,也有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