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 082010
 

安同

龍應台在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演講,以《文明的力量——從鄉愁到美麗島》為題,揭示台灣「中國夢」的破滅與嬗變、及民主化的艱辛歷程,期待中國大陸也以文明的力量崛起。

八月一日下午,北京烈日當頭。可以容納一千八百人的北京大學百年講堂座無虛席。

舞台右側一角,一襲白衣的龍應台用字正腔圓的國語開場:「第一次接到(《南方週末》)電話,希望我談談『中國夢』的時候,我的第一個反應是:『一千枚飛彈對準我家,我哪裏還有中國夢啊?』」

台下笑聲一片,接著是淚水,為這次演講的難得,為她提及的顛沛流離到台灣的同胞,也為她講出了許多大陸人想說而不敢說的真話。

前一天下午,同樣的地方,《南方週末》將「二零一零中國夢踐行者」獎杯頒給了龍應台,在接受大陸藝術家陳丹青提問時,她的每句話都讓現場觀眾捏了一把冷汗。她說:「我的一個夢想,就是這個國家,能夠不再有不能出版的書,不能上映的電影。」

掌聲空前,陳丹青對著鏡頭調侃說:「東方衛視還是把這段 ka掉吧。」

在七位踐行者中,龍應台是唯一來自台灣的,只要看過她作品的人,都一定很認同這段她被致敬的理由:龍應台先生的作品具有柔韌的硬度,感恩的力量和思考的鋒芒,她在完成自己夢想的同時,持續關切著弱小者的夢想,其文字不動聲色地傳揚著普遍性的價值。

柔韌的硬度,依然貫穿演講始終,主題說的是《文明的力量——從鄉愁到美麗島》。能夠到「共匪」統治的土地上公開演講,她一度難以置信。但也不改批判本色,只是不再像當年批判國民黨那樣針尖對麥芒,而是幽默地含沙射影:昨天在北京怎麼也搜不到這張美麗島審判的照片,一搜就跳出一個提示:「此網頁已不存在」,我真想把它拍下來;很想跟大家合影簽名,但是很抱歉,北大給我的時間有限,不然就要斷水斷電……

進場時,很多人捧著龍應台的書到她面前請她簽名,都被工作人員一一擋了回去,她沒有作聲,只是微笑,起身,鞠躬致歉。 Continue reading »

8月 082010
 

2010年08月05日 22:28 凤凰网评论专稿    特约撰稿:陈芳

核心提示:29日,从南昌到北京的路上,龙应台还担心此次演讲能否如期进行。南方周末打来电话,她还问“是不是演讲取消了?”就在演讲中,龙应台也说“下飞机之前,我都不认为这件事情会发生。”直到演讲结束后,她还在说“竟然演讲成功了?”

8月1日下午,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龙应台正在发表题为《文明的力量:从乡愁到美丽岛》的演讲,台下1000多名观众不时传来阵阵掌声。这是龙应台在北京的首次公开演讲,直到登上讲台,她还对着台下的观众说:“这是北大吗?龙应台竟然真的到北京演讲了?”

直到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与互动在阵阵掌声中结束,龙应台依然有些不相信:“竟然演讲成功了?”陪同龙应台的一位相关人士在与其聊天中,清晰到感受到她的这种兴奋。

提前一年的沟通

龙应台的演讲,比南方周末预期的晚了一年。早在去年,南方周末首届“中国梦践行者致敬盛典”便欲邀请龙应台,那一年,她那本讲国共内战离乱史的书出版。

相关人员告诉凤凰网,当时的龙应台有着诸多顾虑:首先,“中国梦”这样的主题不得不让她有所顾虑;第二,她从来不上电视,对电视有抵触情绪,但南方周末的活动现场有电视录像;第三,她从来不接受奖项,不接受致敬。因此,龙应台拒绝了南方周末“2009中国梦践行者”活动的邀请。

接下来的一年,南方周末仍在通过电子邮件、电话与龙应台就“中国梦”进行频繁的沟通交流,也包括多次面对面的沟通。最终,龙应台答应了,但她的顾虑并未打消,“不接受电视,不接受奖项,怎么这次跑到北京全部‘破戒'了?而且还是中国梦践行者这样的主题?也许会被人认为是到北京输诚?”她曾私下向一位人士吐露了自己的顾虑,但最后她答应了,南方周末希望她做的事情也都一一做了下来,并对一位接待他的人开玩笑说,“来了就交给你们了”,没有提出任何额外的要求。

7月22日,南方周末网站主页上发出通告:2010年8月1日下午15:00-17:30,易中天、龙应台将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围绕“激荡中国-梦的解析”发表主题演讲。龙应台将在北京大学演讲的消息被广泛传播,不少人开始注册抢票。 Continue reading »

8月 082010
 

2010年08月05日  南方周末
(2010年8月1日于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演讲录,大标题有改动,内文有删节。)

我们的“中国梦”

接到电话,希望我谈谈“中国梦”,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我还有中国梦吗?”

沉静下来思索,1952年生在台湾的我,还有我前后几代人,还真的是在“中国梦”里长大的,我的第一个中国梦是什么呢?

我们上幼儿园时,就已经穿着军人的制服、带着木制的步枪去杀“共匪”了,口里唱着歌。当年所有的孩子都会唱的那首歌,叫作“反攻大陆去”:

反攻反攻反攻大陆去
反攻反攻反攻大陆去
大陆是我们的国土大陆是我们的疆域
我们的国土我们的疆域
不能让共匪尽着盘据 不能让俄寇尽着欺侮
我们要反攻回去我们要反攻回去
反攻回去反攻回去
把大陆收复把大陆收复

这不是一种“中国梦”吗?这个梦其实持续了蛮久,它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图腾,也被人们真诚地相信。

仓皇的五十年代进入六十年代,“中国梦”持续地深化。余光中那首《乡愁四韵》传诵一时: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那酒一样的长江水
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
那血一样的海棠红
那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

1949年,近两百万人突然之间被残酷的内战连根拔起,丢到了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甚至很多人没有听说过的海岛上。在战火中离乡背井,颠沛流离到了岛上的人,思乡之情刻骨铭心,也是无比真诚的。那份对中华故土的魂牵梦绕,不是“中国梦”吗?

梦的基座是价值观

我的父母那代人在一种“悲愤”的情结中挣扎着,我这代人在他们乡愁的国家想象中成长。但是支撑着这个巨大的国家想象下面,有一个基座,垫着你、支撑着你,那个基座就是价值的基座。

它的核心是什么?台湾所有的小学,你一进校门,当头就是四个大字:“礼义廉耻”。(见图①)进入教室,简朴的教室里面,墙壁上也有四个大字:“礼义廉耻”。如果一定要我在成千上万的“格言”里找出那个最最基本的价值的基座,大概就是这四个字。 Continue reading »

8月 082010
 

全书目录

找到我
行道树 ……………………………………………………………………………………………………… 7

第一部 在这裡,我松开了你的手
1 美君离家 ………………………………………………………………………………………………… 10
2 躲躲雨 ………………………………………………………………………………………………… 11
3 码头上 ………………………………………………………………………………………………… 13
4 美君回家 ………………………………………………………………………………………………… 14
5 上直街九十六号 ………………………………………………………………………………………… 16
6 追火车的女人 …………………………………………………………………………………………… 19
7 不能不遇见你 …………………………………………………………………………………………… 19
8 追火车的小孩 …………………………………………………………………………………………… 21
9 最普通的一年 …………………………………………………………………………………………… 24
10 扛著锄头听演讲 ………………………………………………………………………………………… 26
11 百叶小学 ………………………………………………………………………………………………… 28
12 潮打空城 ………………………………………………………………………………………………… 31
13 四郎 ……………………………………………………………………………………………………… 32 Continue reading »

6月 302010
 

龙应台<大江大海1949>之30

三十、人民大街

决定去一趟长春,因为长春藏着一个我不太明白的秘密。

从南京飞长春,飞行航程是一千五百公里,两个半小时。如果是从法兰克福起飞的话,同样的时间,北边就到了丹麦,往南就会到马德里,往东已经到了匈牙利。在中国,你却只是到了另一个省分的城市。

最晚的班机,到达长春已经是五月十三日凌晨一时。即使是深夜,即使昏暗的街灯照在空旷无人的广场上,看起来有点辽阔、冷落,你还是看得出长春与众不同。宽阔的大道从市中心四面八方辐射出去,广场特别多,公园特别大;如果你曾经走过莫斯科,走过柏林,走过布达佩斯,长春给你的第一印象就会是,嗯,这个城市有首都的架势、京城的气派。

长春曾经是东北的政经中心,一九三一年被满州国定为首都“新京”之后,更成为日本人费心经营的花园城市。都市规划以欧洲的大都会为范本,六线大道条条笔直,宽大的公园处处葱绿。火车站前的中央道路宽六十米,以花岗岩镶嵌,两旁的百货公司都是钢筋水泥的大楼,美丽的马车踩街发出达达的声音。长春很早就有抽水马桶,很早就全面铺设煤气管道,很早就规划了环城地铁、有轨电车和高速公路,很早就把主干电线埋入了地下。

长春的五月,风还带着点凉意,抱着孩子的母亲,把围巾绕在孩子脖子上,孩子迎风露出来的小脸,像北方的苹果。我站在人民广场的边边,仰头看着广场中心那个高耸的碑。

二十七米半高的花岗岩石碑伸向天空,顶端,是一架战斗机,俯视着整个城市。碑的底部中俄文并列,中文写的是“苏军烈士永垂不朽”,落款是“长春市各界人士”。俄文刻着二十三个名字,是苏军在进攻东北的行动中牺牲的飞行员。苏联红军在一九四五年八月九日进军东北,占领城市之后最早动手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哈尔滨、长春、沈阳等等城市的要冲,兴建“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