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 212011
 

搜狐 2011年06月21日05:09 来源:大洋网 快报记者 李梦雅

  “房卡怎么给我?我不到前台拿”“我拿好后送你”……昨日,这一来一去的微博“打情骂俏开房门”成为了网络谈资,从头像上看,男主角“为了你5123”戴着眼镜,斯文模样。而女主角“Y珍爱一生Y”,年轻漂亮。据微博反应,女方有家庭孩子,他们约会在酒店,互相称呼对方为宝贝。而从对话看,男主角一句“正向市长汇报工作”,更暴露出他为政府官员。

  昨日,快报记者经过核实,男主角为常州溧阳卫生系统一局长。而在和快报记者的对话中,该局长承认微博为自己所发。截至傍晚六点多钟,两个用户中的对话全部删除。

  微博传情: 微博透露两人微博只关注对方

  戴着眼镜,这是微博用户“为了你5123”的头像,地点显示,江苏常州。 Continue reading »

2月 192009
 

搜狐 2009年02月19日01:48   来源:中央电视台

河南省公安厅厅长秦玉海

主持人李小萌

演播室全景

  河南省公安厅厅长秦玉海

  李小萌:欢迎来到《新闻会客厅》。今天节目一上来我要和您一起来欣赏几张摄影作品,我们先来看看这一张,非常抽象,是水的波纹,但是拍得五颜六色,非常漂亮。下面这一幅是滴水的瀑布,但是通过摄影技术把它拍成了线一样,很纤细,也很优美。第三张是一个雨后的峡谷的景色,颜色非常绚烂,游人也很多。这三张照片都是拍自于我们国家的河南省,没去过的人可能想不到,在中原地区还有这么漂亮的湖光山色,通过这三张照片我们也看到,作者用他的镜头语言表达出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而这三张照片的作者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五年的时间使得河南省的公安形象发生大转变的河南省副省长、河南省公安厅厅长秦玉海,欢迎您秦厅长。

  秦玉海:谢谢。

  李小萌:这些照片应该属于非常专业的摄影师才能拍出来的吧?

  秦玉海:这些照片起初是一个宣传品。

  李小萌:宣传什么?

  秦玉海:为了宣传河南焦作的山水,宣传云台山的风光,作为旅游推介的一种手段。

  李小萌:都在什么地方悬挂了这些宣传照片?

  秦玉海:这些照片现在在北京的地铁各条线路,另外在南京等城市地铁也在悬挂。另外两次出了云台山的画册,印刷已经超过两万册了。

  李小萌:这是您在焦作任职的时候拍摄的这些照片,可不可以说这表现出的是您身上非常感性的一面?

  秦玉海:这个应该说是反映的是我对焦作的一种责任吧。

  李小萌:是责任,但是如果没有对美的感受,也不会摄取到这样的镜头。

  秦玉海:通过这种感性的手段,来履行我作为一个市长,一个书记的责任。

  李小萌:这种感性当您的职务变成了一个公安厅的厅长之后,可能理性的成分要更多,顽强的一面要更强烈,但是我也听说您到了公安厅厅长的位置之后,特别提出来命案必破,在当时那个情况之下,提出这样的一个理念是不是给人感觉,是不是感性大于理性?

  秦玉海:当时是我们河南公安机关,我上任的时候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在这之前,2003年河南破了两起案件,这两起案件都震惊全国,一个是驻马店的黄勇案件,黄勇在两年的时间内,利用自制的杀人工具杀了17个人,其中有五个是社会闲散人员,12个是学生。这17个人报案之后都没有立案。第二起案件就是杨新海案件,杨新海在历时三年的时间内,在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四省,作案25起,杀了67人。这两起系列案件的侦破用了很长时间,也暴露出我们公安在命案侦破上,我们存在的工作上的漏洞。

  李小萌:震惊全国的大案,很长时间没有破,对于河南省公安的形象有什么影响?

  秦玉海:当时这两起案件应该说震惊全国,社会舆论哗然,使我们河南公安机关、河南公安民警蒙羞。公安机关破案是应当的,公安机关就是打击犯罪的专门机关,破不了案,就说明我们公安机关,我们公安民警没本事,所以我们的形象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李小萌:据说在有的地方,警察都不敢穿制服上街是吗?

  秦玉海:是有这种情况。

  李小萌:后来您说的这两起大案破了吗?

  秦玉海:这两起案件最后破了,历时时间太长,死人太多,而且杨新海案件不是在河南破的,最后是在河北破的。

  李小萌:就是因为以前有这样的疏忽,有这样失职的地方,再加上说要求命案必破,凡是有人命的案子,百分之百的破案率,有人说这可能缺乏一个科学性,所以我刚才会问您是不是感性大于理性?

  秦玉海:命案必破这个概念的提出,应该说既有感性的成分,又有理性的成分,说它是感性的成分,这反映了我们公安机关公安民警对广大人民群众这种深厚的感情,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这种情怀。如果说是理性的成分,命案必破,当时提出命案必破,挂牌全破,因为这个概念在全国有些公安机关已经提过,河南也不是我去了才提的,前几年就提过,但是对这个概念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疑惑,认为做到命案必破是不可能的,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所以在我上任之后,2004年2月19号,河南省公安机关开了一个命案必破的,就是命案攻坚的全省的电视电话会,针对杨新海、黄勇这两起案件,我当时提出,要为党和人民的利益而战,为人民警察的荣誉而战,这反映了我们公安机关、公安民警要对党,对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如果说感性,恐怕这是反映的一种感情。同时在这个会上,我对命案必破,从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阐述了命案必破的六个关系,当时我提出命案必破反映的是正义和邪恶、矛和盾、现实和可能、需要和能力、条件和机遇、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就是系统地阐述了命案必破符合正义战胜邪恶的必然趋势和规律。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工作做得好,克服困难,就能够实现命案从局部到全局的这种突破,就可以实现命案必破的这个目标。后来在几个月之后,2004年7月1号,我们又在三门峡又开了一个会议,在会上我又把命案必破这个概念分解为三个层次的目标,第一个就是一旦发生命案,针对每一起命案,作为我们公安机关、公安民警,必须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去侦破。第二就是通过个案的积累,作为一个县一个市,这个局部要实现命案全破。第三经过各个市、各个县战果的积累,实现全省命案侦破成绩大幅度提高,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提出的这些观点,这些工作目标已经变成了现实。

  秦玉海:农民张官礼九岁的女儿被害,被害之后,由于当时作案现场当时下着大雨,证据有一定的缺失,所以连续多少年这个案件没有破,张官礼多次上访,上访了几年,

  秦玉海:这个案子是我接的访。接访之后,过了一段,这个事儿没有解决,没有解决他又继续上访,继续上访,后来我收到这封信之后,我分析信里反映这个情况,我们公安机关的工作还有空间,还有可以努力的地方,只要不到最后的关头我们不能宣布这个案子破不了,所以我提出这个案子要尽最大努力把它侦破,最后我们公安机关组成专案组,历时40天,行程12000里,把犯罪分子从新疆抓捕归案,这个案子还是破了。

  李小萌:您是厅长,这样一封信怎么到您手中的呢?

  秦玉海:因为我们公安机关有正常的控申接访程序,群众上访的信件只要是写给我本人的,我都会收到,都会看到。 Continue reading »

2月 212008
 

2008年02月21日07:52  来源:中国青年报 曹林

  从“红包有理论”到“医生弱势论”,看惯了医生群体为自身利益辩护的新闻,可辩护归辩护,但大多都承认了这样一个基本现实:不断上涨的医疗费用确实让国人不堪重负,中国人看病确实偏贵――可如今竟有人连这都不承认了,广州市政协委员、卫生局副局长曾其毅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走遍全世界,中国看病最不贵”。他认为看病贵感觉主要源于价值观问题,看个感冒花100多元钱就觉得贵,是对生命和医疗技术的不尊重。修一个人一百多觉得贵,喝次茶花上百、换个汽车零件要几千却没人觉得贵。(2月19日 《新快报》)

  拿“看病”类比“换汽车零件”,将“修”人与修汽车比,这个比较确实很新奇,但却非常蹩脚,纯粹是一种偷换概念的诡辩。一方面,两者并没有多大的可比性。也学着曾委员做个类比,农民“修” 地球日晒雨淋那么辛苦,一年才几百上千元收入,怎么不与农民比呢?航天器修一次需要耗费成百上千万元,又怎么比得了?这世上很多价值是不可通约、无法比较的。另一方面,确实有很多人喝茶花上百、换汽车零件要几千不嫌贵,可那很大程度上是少数人的消费,而生病却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与那些奢侈品不一样,医疗是一种生活必需品,生重病了不看病就会失去生命。既然是必需品,人们对价格的感觉当然会非常敏感,所以政府必须尽可能维持这些公共必需品的低价,尽可能让每个人都消费得起。

  评价一个国家民众的医疗负担重不重,看病贵不贵,不应漫无边际、胡搅蛮缠地拿修人与修车比,而应该拿医疗消费的增长与工资增长比,拿平均门诊费用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比,看人均医疗支出占人均收入的比例,这才是理性的参照物,也是国际通用的比较框架。实际上,中国当下 “看病难看病贵”的公共认知和社会感觉,并不是想当然的感觉和观念问题,而正是源于公众对这些客观数据的理性比较。保全性命和重视健康是人类最基本的价值需求,这方面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差,但生命最珍贵,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忽视治病的成本和代价。

  曾其毅说,看个感冒花一百多元钱就觉得贵是对生命和医疗技术的不尊重―这显然也属奇谈怪论,怎么能以花钱多少来评判尊重与否?生命是无价的,医疗技术的最高尊荣正体现在治病救人上,医者放弃了对这种职业尊荣的追求,以金钱度量技艺尊严,见钱才动手术刀,这才是对生命和医疗技术最大的不尊重。请问,患者看个感冒愿花多少钱,才显得尊重自己的生命和医生的技术?正像虚荣的女人喜欢以丈夫所送钻戒的大小,来衡量爱的程度一样,这是一种变相的绑架。 Continue reading »

2月 212008
 

2008-02-20 08:05:49   新华网    郭松民

  广州市政协委员、市卫生局副局长曾其毅,日前为看病难和看病贵“把脉开方”:“我走遍全世界,看病最不难是中国,看病最不贵是中国。”在抛出了这段惊世之语后,曾其毅又把炮口转向“国人的价值观”:“喝一次茶要多少钱?大家对生命、医疗技术不够尊重,所以就觉得看病贵,‘修’一个人一百多觉得贵,‘修’一个机器、换一个汽车零部件要几千块却没人觉得贵,这是价值观不对。”(2月19日《新快报》)

  在今日中国,对大部分民众来说,“看病难,看病贵”,可谓一个痛彻骨髓的铁的一般的事实,凡是有过看病经历的人都会有所感受。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出“看病最不难是中国,看病最不贵是中国”这样的高论,如果不是刻意为既得利益集团辩护,则必然是对社会中下层民众的疾苦格外隔膜。

  政协委员曾其毅副局长属于哪种情况?我不愿意怀疑别人的动机,所以我认为,他应该是属于后一种。在我看来,曾其毅的此番言论,折射出了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精英和草根的生活已经出现严重的脱节,大家不是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既然如此,精英对草根生存状况的判断,就必然会表现出无知与隔膜。 Continue reading »

2月 212008
 

2008-02-20 08:05:49  新华网

    2月18日,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曾其毅说,其实在中国看病并不贵,是人们的价值观念在作祟。曾其毅说,在中国,专家门诊的诊金是7元,但是国外要请一个医生看病,诊金是300元。(2月19日 北方网)

    对于曾其毅先生的“在中国看病并不贵”一说,我认为非常荒谬。

凡到医院看过病的人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生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生病。生了病,就有可能因病致贫,就有可能倾家荡产。曾先生为什么会觉得在中国看病并不贵呢?如果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话,曾先生之所以这样说,可能是因为看病从来不需要花钱的原因。只有看病不需要花钱,或者只需要花很少的钱的人,才会有如此感觉。  

曾先生认为看病并不贵的理由之一是,在中国,喝一次茶要不少钱,修一台机器要几千元钱,而 “修”一个人只要百把元钱,所以看病不贵。问题在于,曾先生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感到看病贵的人,并不是那些可以经常到茶楼喝茶、到娱乐场所潇洒、到宾馆饭店狂吃痛饮的人,而是那些为子女学费发愁、为化肥农药担忧、为住房问题睡不着觉的城乡中低收入人群。对这些中低收入者来说,即便是曾先生所说的一百多元钱,也是一笔并不算小的开销——也许是他们一个月或半个月的生活费,也许就是他们孩子的学费。倘若曾先生经常到这些群体中走一走,看一看,听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或许也就不会提出如此观点。

支撑曾先生“看病并不贵”的另一条理由是,在中国,专家门诊的诊金是7元,但是国外要请一个医生看病,诊金是300元。我承认这是曾先生在为专家们鸣不平。但是,出现这种现象,难道是病人造成的?曾先生在抱怨专家诊金太低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在医疗单位,又有多少不该拿高收入的医务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呢?到底是专家诊金太低,还是不该拿高收入的人太多呢?

  当前一些医疗单位的不规范行为还相当多,回扣、红包、假药等问题十分严重,而这些又是滋长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作为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的曾先生难道真的毫不知情?对本属自己责任范围之内的问题没有处理解决妥当,反将扳子打在普通百姓身上,怪他们的价值观在作祟,曾其毅先生是不是也太有些不厚道呢?

2月 212008
 

发布日期: 2008-2-21 10:57:47 稿件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周洪庆

    “大家对医疗机构有误解,所谓看病难看病贵,我走遍全世界,看病最不难是中国,看病最不贵是中国,老百姓老要自己掏钱(看病),所以觉得贵,但出不起不等于贵。”18日下午,广州市政协委员、市卫生局副局长曾其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2月19日《南方都市报》)

     为了论证“看病最不贵是中国”这个论点,曾副局长说:“在中国内地,全国一流的专家挂号费只要7元钱,而在中国香港挂号看一次病要300元,在加拿大要25加币。”可是曾副局长应该知道,2007年香港的年人均收入高达3万美元,是内地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的15.6倍,是内地农村年人均收入的52.5倍;加拿大的人均收入是5万加元,相当于35万元人民币,是中国内地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的25.4倍,是中国内地农村年人均收入的85.4倍!

     曾副局长还认为,老百姓之所以感觉看病贵,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不对。他说:“喝一次茶要多少钱?大家对生命、医疗技术不够尊重,所以就觉得看病贵。”“修一个人100多元觉得贵,修一个机器、换一个汽车零部件都要几千元就没人觉得贵。”他在这里说的喝茶,应该指的是上茶馆喝茶,是动辄数十元乃至成百上千元的那种。这样的喝茶,在城市里面并不鲜见,但并非城市普通百姓能够消受的,更非农村普通百姓能够奢望的。 Continue reading »